最近看了幾個特展,除了描繪曼哈頓各種建築物的畫展外(我還沒開始紀錄),就是這個特展印象深刻,也很喜歡,這個特展名為” modern Japanese painting in Kyoto” (當代日本藝術在京都),也只有熟人帶路才能入場,有點幸運,大部份的畫作禁止拍攝,線上資源能幫我回憶一下展覽裡的畫作/畫家。
展覽裡清ㄧ色展出日本大正時期(Taishō era)與昭和時期(Shawa era)的畫作,以及二戰後的昭和時代畫家。
我最喜歡的幾乎是大正時期間(西元1912 – 1926)的藝術,這個時代(從晚期明治到大正期間)的藝術簡直百花齊放,將西方色彩融入在東方人文裡,同時影響了日本當代藝術界,也引領了大正風華,而且他們不約而同來自於日本京都藝術大學。
也就是說,領導日本當代藝術的先趨與起源地皆來自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Kyoto City University of Arts) ,這所學校在明治13年成立(西元1880年),也是日本最古老的藝術學校,從明治時期學校體制不斷變革,從明治末期進入到大正時期,這段期間的日本被西方經濟政治制度洗禮,風氣也崇尚自由民主,這時期產生許多畫派,各有不同的藝術家代領,這些團體都同時自省,並努力發掘新形式來反應藝術家的獨特性以及個人浪漫主義,並且透過定期的討論和展示,分享西方藝術與東方藝術的理論與趨勢,藉有成熟的評論(mutual critique),促進良性的互動。
這幾個從大正時期發跡再活躍到昭和時代的藝術家,我從最喜歡到次喜歡分別是—甲斐莊楠音 Tadaoto Kainosho,堂本印象Domoto Insho ,中村大三郎Nakamura Daizaburo,岡本神草 Okamoto Shinso。他們在畫作盡顯表現主義,或甚至能看到維也納派的克林姆特的影子(Klimt)。
活躍於京都的甲斐莊楠音 Tadaoto Kainosho的畫《春》(Primavera )也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著。而堂本印象,他的畫作《Symphony 》也被英國博物館(British Museum)收藏,京都也有一家以堂本印象為名的美術館,他也親自設計美術館的外觀和室內設計(下次想去看一下),他的其中一幅《Senza Titolo》在2006年於Christies佳士得拍賣會以歐元5280元賣出。
除了大正時期的畫,也展出不少昭和時期的畫家,但我對於此時期的作品沒感到驚艷,但畫風不若大正時期炫爛多彩,自由奔放,用色大膽,我在想,二次戰敗後的日本,戰敗後的氛圍加上因社會風氣,轉變得較為稠悵,飽和度低,色調平淡外,即便是浮士繪也趨為保守,壓抑的氣氛也呈現在與世無爭的風景畫。
日本擁有深層的文化底蘊, 對藝術的追求和卓越,以及,結合西洋美學和技術,完完全全在大正時期的畫作一覽無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