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左) 叔本華(右) |
木心說了幾句話,直往心頭里震,華人讀物我不甚專精,但能與西方思想大師臭味相投的,能專研西方思想哲學,又讀懂音樂藝術價值的華人作家,我實在想不出來(您可能知悉甚多)..或許在漢彌爾敦獨自管井窺天毫不自知....
我對木心的第一印象,從上海流浪至曼哈頓,前腳在美麗的布拉格,思緒卻飄向希臘和羅馬,三不五時脫口暢談西賽羅,是個真實的精神世界漂泊者---東方版的米蘭昆德拉。
對他的第二印象,是他對東西方音樂上的見解。
他說: 「 東方與西方最大的分異顯在音樂上: 東方的音樂愈聽人愈小,世界愈小。西方的音樂愈聽人愈大,世界愈大。東方人以西方音樂來作東方之曲,聽起來人還是小世界還是小,西方人以東方音樂來作西方之曲,聽起來人還是大世界還是大-----再說下去,就太滑稽。」
取自木心作品集"即興判斷"
這句話莫非告訴我, 一日為樂,終生為樂?!當我不斷思索如何調整我的興趣和專業並行並進時,他的話語是令我當頭棒喝, 進入古典音樂這行也有幾載,但若不是曾經不務正業 ,或玩世不恭地暫時性逃離樂團的壓力,但每每一回到熟習的場合,懾服於那些不朽之作同時,那股服膺於古典音樂的力量又自然而然地循環至體內。
而西方世界的哲人先賢,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早在18世紀就對音樂作出大膽的哲思,他認為「藝術等級由建築,雕塑,繪畫,詩直到悲劇,這些藝術經由意志客體化結果來區分藝術美的高低級別,而音樂則完全孤立於一切藝術之外,它激起我們最內在的情感,就就像一種超越直覺本身的世界語言。」除此之外, 又說「 音樂跳過概念,完全獨立於意象世界,完全無視現象世界,在某種意義上即使宇宙不存在,音樂還是存在。總體來說,叔本華認為音樂不受意志影響,而音樂本身已超越任何形式上的藝術。」似乎他們卻有臭味相投的思路阿!若舉頭三尺有神明,那我想玉皇大帝是巴哈,關帝君是馬勒, 太白金星是布拉姆斯, 文昌帝君是威爾第吧。
自從買了木心散文和詩集後,整刻若不做正經事,於是繞著他的一言一語轉, 這也加深了我對其他歷史片的興趣,其中一部就是木心在"即興判斷"裡提到的,華伊達波蘭導演的作品---"丹頓事件",想看卻一直在技術上處理欠佳,一部在百視達看無蹤影的80老片,在網路上找到了卻因多次無法載入字幕而作罷.....丹頓沒了,至少,又讓我開始虎視眈眈地等待大都會歌劇院的新製作,(歌劇的視覺效果和善於描述古世紀歷史的storytelling能直接一探歷史的芳澤)。 一部是白遼士的"特洛伊",另一部是莫札特的"唐喬望尼",唐喬望尼並非是今年最想要看的歌劇,但朋友有機會抽到便宜的入場卷,那就靜待----拿著一杯香檳在水晶燈下,與那席眾多紳士名流輪番踩踏的紅色地毯融合下的美好片刻吧。
相關閱讀:閱讀現代的古典美
木心:被遺忘的文學大師
作品集-即興判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