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珍愛博物館 和 波士頓美術館 (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波士頓美術館|


 居家隔疫不知不覺過了第六週了,有時不禁懷疑我是否在過退休人生,目前能做的事除了練琴(不知不覺練了好幾首作品)或看書外,大概就是為家庭生活製造些樂趣吧!
樂譜我自己消化就可,至於書嘛,上一篇我講到當作家遇見博物館,他的原名其實是" Treasure Palaces: Great Writers Visit Great Museums",由Maggie Fergusson (曾任經濟學人文學編輯) 編選,總共約有24位作家合著,中文譯名為"珍愛博物館"的一本關於藝術和作家之間情懷的書籍,如果你本身就是古典畫迷或是想從作家的視角去探索每個博物館的珍藏,那麼這本書很適合你。
本書中,共24個博物館被作家們寫進記憶裡,有上自古典藝術的巨擘創作,下至大眾文化的流行音樂,應有盡有; 作家們心有所屬的博物館也各有所別,也變成了某種情感連結的載物,而"個人體驗式"的抒情散文就因此孕育而生。而其中一章節"家",敘述作者與波士頓美術館的連結(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也讓我想起多年前在波士頓一遊時,到訪此美術館的種種片段。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位於北加柏克萊- 地中海風格的諾曼第村(Normandy Village)

l 回顧Berkeley的諾曼第村 l

西方人自由地公開討論政治和公共事務是很常見的事,最近有個業界朋友在檢討分析東西岸實施居家隔離的成效,他說紐約會成為epicenter,疫情慘重,是因爲州長下令”居防疫”的時間比西岸晚一星期,效率太慢才導至災情慘重。我的看法較不以為然,時間僅是關鍵之一,但人口密度才是真正的關鍵。

加州的密度除了舊金山市外(舊金山市密度也沒有紐約市高),其他包含大城落山磯,都是密度小的城郡。加州的每一戶單位,不管是商業還是住家都較分散而且加州大都以single house(獨棟房屋)爲單位,和紐約的公寓大樓的生活型態是很不同的。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敘往事

因為防疫期間,和老朋友又重新聯繫,我朋友是個文人,曾幫我設計音樂會海報,也是咖啡達人,最近才跟他請教如何選購咖啡機(居家防疫連買咖啡都麻煩)他說 “how come,我到現在才知道你有粉絲頁面!” 

😂 開粉絲頁面是有來由的—— 當年開始用臉書時是在紐約求學期間,我的friend circle都是美國同學,還有ㄧ群南美巴西人(因曾在南美表演),我的社群80%都是老美,後來畢業才開始有台美人或台灣朋友加入,為了表示禮儀以及融入生活,通常用英文玩臉書。 後來決定開設fans page的念頭是想要promote 人文藝術,但發現沒人有興趣🙈,加上處在競爭的音樂圈,於是用中文紓發情緒或是分享我的走唱人生就這樣產生啦! 在這裡,感謝大家長期聽我碎碎念😅 今天就來分享3年前在紐約市錄置的EP吧! 這張作品是當代樂曲,作曲家是現任紐約作曲家協會人之一,當初他寫了三首給雙簧管和弦樂三重奏,名叫”Degas Impression “。截取第二樂章來發表,名為Delicate Flower For Solo Oboe,以Edgar Degas 法國畫家代表的芭蕾作品「The Ballet Class」和「The Star 1876」為靈感。至今只收錄其中ㄧ樂章。 

最讓我不能忘記的大概就是錄音的種種情節吧! 當年到了收錄的尾音階段,我帶著懷有身孕的身體(7個月身孕)穿梭在地鐵,街頭,學校和錄音室,有ㄧ天,天氣實在鬼譎,強勁的風勢毫不留情地打在我臉上,才喝沒幾口的咖啡ㄧ下濺在身上,咖啡漬沒時間處理,趕緊在預定的時間走進錄音室,和錄音師和製作人見面,ㄧ面用寬大的毛衣遮掩肚子,ㄧ面討論樂曲,那時在進行Piazzolla’s oblivion的收錄,錄音師說,剛巧兩三週前,Joshua Bells(知名小提琴家)也前來收錄皮耶左拉的曲子。

聽到這裡, 所有的疲勞都ㄧ下全掃而空了,雖然到最後,我們沒把這首曲子收錄在專輯裡(版權因素),但音樂世界就是這樣串連的💕

 👂Listen to Delicate Flower: https://www.amazon.com/Delicate-Flower.../dp/B06XP4MRNS 
✍🏻原本的藝文文章現在都集結在
👉 http://whispering-of-eternity.blogspot.com/?m=1 (最近的瀏覽人從愛爾蘭,法國到香港都有,有興趣可以前往)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荷蘭行--城市巡禮:48小時的海牙之旅

待了阿姆斯特丹3天後我們一家人搭著荷蘭國鐵去第三大城海牙(Hauge)這個城市可能對很多人很陌生它其實是荷蘭的政治文化中心 中央政府、國會、與外國使館皆坐落於此地也是荷蘭王室的居住地。而Hauge也是國際法庭(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的所在地

本來對海牙沒有任何想像但由於我曾共事的一位朋友住在海牙所以就前往順道拜訪我的朋友曾在紐約聯合國(United Nation)工作由於我常有機會在聯合國交響樂團演出彼此對音樂藝術的喜好相同而至今保持聯絡也因為這份友誼我才有機會拜訪這個城市

Hofvijver人工湖
在抵達海牙市的中央火車站後我馬上給這個城市給予不錯的印象! 荷蘭的確是個很發達的一個國家從中央車站的建設馬上就能看出端倪 若是和同是第三大城位在德國南部的慕尼黑中央車站相比(僅次於柏林和漢堡市)荷蘭的海牙中央車站是非常現代化的 給人一種清新明亮又潔淨的舒服感同時不失嚴謹和美觀並且車站大廳內設有許多商店和餐廳十足的便利性和優質的整體空間的是我對海牙的第一印象

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荷蘭行--城市巡禮:阿姆斯特丹的皮件博物館

雖然此次旅行有5天的時間在Amsterdam,但許多博物館或商家10點才營業,對於喜歡早起就出門溜達的我來說是不太方便, 加上日照時間短,冬季大約下午4點多天色就開始變暗,總覺得一天時間就這麼過了如果你和我一樣習慣想用一整個白天走遍城市的每個角落的話,以北美和歐洲地區來說,選擇春夏兩季會是最好旅遊的時機喔!

以往旅遊我會選擇到當地的博物館看, 我還記得有一回在義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旅行,我和大男朋友用了三天逛了6間博物館 !!!!6間!! 是的,你沒看錯,我真的逛了6間博物館, 那時候的大男朋友一度懷疑我是作藝術史考古研究的還是為了某個專題研究,才會把旅行時間都貢獻給博物館,他後來跟我說:ㄟ...拜託妳以後不要逛這麼多博物館好嗎?我逛到快吐了!

真的耶! 看了上千幅名畫到最後的下場是視覺麻木,這種感受就和天天吃鵝肝魚子醬一樣,天天吃同一種食物,再怎麼好吃還是會麻木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荷蘭行-美食篇









在荷蘭的7天6夜行, 我們在阿姆斯特丹和海牙這兩城市嚐了傳統荷蘭菜, 也去了義大利人開的義式餐廳, 也吃了當地的日式料理,泰國菜, 也享受了評價頗優的美式早午餐, 很幸運的是, 我們選的這幾間餐廳都沒有地雷, 食物的presentation都很好外, 以當代建築和室內設計聞名的荷蘭, 也能從餐廳的室內設計一瞧而見細節和美觀的處理, 以下是五家我推薦的餐廳唷!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感恩節在荷蘭---帶孩子出遊的行前注意事項

上週是一年一度的感恩節, 不知道大家如何過節? 我們一家三口則是在荷蘭過感恩節,這也是第一次帶著18個月的寶寶去歐洲玩,雖然我和先生很喜歡趁假期去歐洲遊玩,但是帶小嬰兒卻是第一次, 很多長輩認為,帶未滿3歲的孩子出遊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其實不然,今年我和先生去冰島自助,就看到一對法國夫婦帶著一個toddler和一個剛滿3個月的嬰兒爬著名的峭壁,這麼嚴峻的環境下連3個月嬰兒都能被帶到峭壁了,所謂「不方便」乃是因為對環境不熟而產生的疑慮,如果想帶baby出遊要玩得開心又不掃興,一定要事先和伴侶做好功課才能讓出遊計畫順利! 假設baby是身體健壯,很適應於各種環境的話,那以下是我認為需要注意的行前事項:)


👉1. 旅行動機和目的地和該城市的方便性及安全性。
先想好這次的出遊目的是什麼?主要是孩子的活動居多還是大人的活動居多?
這次的荷蘭旅行主要以我們為主,而選擇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是因為它是mid-size city, 中小型城市,且有地面上的輕軌電車(tram)對帶著嬰兒車的我們較方便,有輕軌服務的城市自然而然是首選旅遊地方,另外Amsterdam的市區很集中,所有熱門景點都圍繞在運河旁,非常方便。至於女人我也愛的巴黎市我就不建議帶嬰兒去,巴黎雖有地鐵,但大部分地鐵行經的站並沒有電梯,所以非常不方便,而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就有輕軌(tram)可搭,tram的方便和密集能到達所有熱門景點,這對爸媽來說就是一大利多阿!而且荷蘭對小孩非常友善,帶著嬰兒的父母是電車站長首要照顧的priority,只要我們一搭上電車就一定留位置給我們,不管有多少人塞進電車裡。這一點真的比紐約的大眾運輸好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