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樂團|
看了中國的ㄧ個音樂節目「我們的樂隊」,我真的有感而發,感觸太多了,不得不針貶時政ㄧ下,說ㄧ些我的觀察(或許真的不重聽)。
台灣的流行樂目前還是以「個人主義」盛行,所謂的「個人」是指依靠個人魅力和實力的概念為主流,中國節目「我們的樂隊」其實就是以團體為主的樂團意思,就是找有才華的素人組成樂團,然後每一個人各司其職,負責編曲/作曲的人通常是核心,可能是主唱,也可能是吉他手或鍵盤手。風格可以是電子樂,民俗風,搖滾或甚至是重金屬。
2016 La Valse De Virginie
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敘往事
因為防疫期間,和老朋友又重新聯繫,我朋友是個文人,曾幫我設計音樂會海報,也是咖啡達人,最近才跟他請教如何選購咖啡機(居家防疫連買咖啡都麻煩)他說
“how come,我到現在才知道你有粉絲頁面!”
😂 開粉絲頁面是有來由的——
當年開始用臉書時是在紐約求學期間,我的friend
circle都是美國同學,還有ㄧ群南美巴西人(因曾在南美表演),我的社群80%都是老美,後來畢業才開始有台美人或台灣朋友加入,為了表示禮儀以及融入生活,通常用英文玩臉書。
後來決定開設fans page的念頭是想要promote
人文藝術,但發現沒人有興趣🙈,加上處在競爭的音樂圈,於是用中文紓發情緒或是分享我的走唱人生就這樣產生啦!
在這裡,感謝大家長期聽我碎碎念😅 今天就來分享3年前在紐約市錄置的EP吧!
這張作品是當代樂曲,作曲家是現任紐約作曲家協會人之一,當初他寫了三首給雙簧管和弦樂三重奏,名叫”Degas
Impression “。截取第二樂章來發表,名為Delicate Flower For Solo Oboe,以Edgar
Degas 法國畫家代表的芭蕾作品「The Ballet Class」和「The Star
1876」為靈感。至今只收錄其中ㄧ樂章。
最讓我不能忘記的大概就是錄音的種種情節吧!
當年到了收錄的尾音階段,我帶著懷有身孕的身體(7個月身孕)穿梭在地鐵,街頭,學校和錄音室,有ㄧ天,天氣實在鬼譎,強勁的風勢毫不留情地打在我臉上,才喝沒幾口的咖啡ㄧ下濺在身上,咖啡漬沒時間處理,趕緊在預定的時間走進錄音室,和錄音師和製作人見面,ㄧ面用寬大的毛衣遮掩肚子,ㄧ面討論樂曲,那時在進行Piazzolla’s
oblivion的收錄,錄音師說,剛巧兩三週前,Joshua
Bells(知名小提琴家)也前來收錄皮耶左拉的曲子。
聽到這裡, 所有的疲勞都ㄧ下全掃而空了,雖然到最後,我們沒把這首曲子收錄在專輯裡(版權因素),但音樂世界就是這樣串連的💕
👂Listen to Delicate Flower:
https://www.amazon.com/Delicate-Flower.../dp/B06XP4MRNS
✍🏻原本的藝文文章現在都集結在
👉 http://whispering-of-eternity.blogspot.com/?m=1
(最近的瀏覽人從愛爾蘭,法國到香港都有,有興趣可以前往)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東非國度
written in 2008
我所看見的東非的國度
我也曾希冀此刻能與牠們並肩作戰奔向終點之城
劃破一盞霓虹色彩為贏得的征途印下微笑的一刻。
我也曾希冀此刻能與牠們並肩作戰奔向終點之城
劃破一盞霓虹色彩為贏得的征途印下微笑的一刻。
只是, 我終究抵達夢的邊界
視覺已慢慢模糊眼前景象
最後消失在最熟悉的那面牆
只剩下,卷起黃沙那奔騰的牛鈴群
消失在草原的邊際
殘留在無聲的空白裡
早晨的蟲鳴鳥叫逐漸隱藏空白背後的影像
我整理了在那國度與它們交流後的片段
將它記下收藏
思緒雖喚醒仍喜歡和內心囈語但又無所為的我
但這或許也是重獲自信的一種方式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午後棉花田
《午後棉花田》
練著Reinecke三重奏後
眼簾前的第一道景象即是那道從天而下的從容
從容,它靜悄悄地在庭院在圍籬上築起一片白色籐蔓
桌上的希微亞派絲的詩作
莎岡的藍色的靈魂
和佛瑞的田園曲都是生命豐沛的累積
隔著廉幕中,佛瑞的田園曲似是催化後的一道午後禮物
白色籐蔓旁那未經過雪泥鴻爪的洗禮
早在田園曲的優容之下
早已是一片捧在手心,溫暖的棉花田
練著Reinecke三重奏後
眼簾前的第一道景象即是那道從天而下的從容
從容,它靜悄悄地在庭院在圍籬上築起一片白色籐蔓
桌上的希微亞派絲的詩作
莎岡的藍色的靈魂
和佛瑞的田園曲都是生命豐沛的累積
隔著廉幕中,佛瑞的田園曲似是催化後的一道午後禮物
白色籐蔓旁那未經過雪泥鴻爪的洗禮
早在田園曲的優容之下
早已是一片捧在手心,溫暖的棉花田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藍色
When you think of music, you only live in music whatever weather cold or warm.
天外總會是一片的藍,藍是佛塔朗薩的藍,隨行的是黑色琴盒,在巴西,帶著綠意盎然的絲裙陪伴著褶光閃閃的浪淘:而今天的藍,少了波光的豔陽,卻多帶一層寒霜雪花,鑲銀的琴鍵依舊是人生裡的真實伴侶,我依舊在名士裡的線條中飄逸,旋律的流動融化在手指觸碰裡,零下的黎明,早已在幸福的邊境。
城內,千里一路冰封,在燭火燈明下的雪花跟隨著城市人的步伐,相依不離,而你沾滿雪花的衣冠裡,夾藏了歌頌作曲家的琴盒,這夜,仍預定前往詩詠著理查史特勞斯的浪漫,我無緣前行,但今晚,十六分音符仍在你我倆間的指尖分別流動,當吹完Cadenza時,在下西城的你應該就是掌聲響起的時刻了。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藍圖
在行規中矩的週間 , 在掛著康丁斯基圖像的空間裡,
藍圖滿溢的下午, 書寫著信件反複傳遞
這片藍圖裡像是康丁斯基圖畫裡的抽象符號
總是深不可測
第八號的線條是當代音樂的進行式
不列顛島上的作品總有著傳統名謠的味道
就像清代釉盤和明朝的陶瓷
花紋繁滿的點綴似乎維妙維肖
乘傳自哪個年代早已被青瓷上的龍紋情趣取代,
我反覆細嚼三聲部裡的間接滋味
愉悅的聲響是從規矩嚴謹的造型藝術迸發出
而圖像上的幾何元素的排列就是演奏人的工作了
Picture: "composition IX" by V.Kandinsky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年初的演出
一整天馳聘在法國文學史和虛構小說境界,不真實感的迷幻之旅需要身心全然貫注,漫步對話,穿梭馬車與對街的人來人往,恣意又說不出來的喜悅是最近兩三天的寫照,原來寫小說給自己的生活又進入到不一樣的層次,看著紐約格林威治街頭的教堂彷彿像是雨果時期的聖母院,沿著教堂走去,幾近荒禿的Washington Square Park也能幻想自己在橘園美術館前,那規矩整齊的Jardin des Tuileries。
昨天一如既往赴門診,看完牙,聊完天,排定下次行程後,整個下午是隨性的安排後,於是前往一家百年老店,一家充滿古典,復古雕刻,畫作琳琅滿目的咖啡小店,老闆是義大利人開的,於是牆上的人型頭像雕刻/大型壁畫都是老闆從歐洲帶過來的收藏品,我問店員,眼前的那幅圖畫,他說是出自於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家畫作,藝術家名字不詳,圖像上的色彩經由世紀的洗禮,經由不同收藏家的轉手,原來的真實色彩已不復以往絢麗,綠色變成髒髒的綠色,紅色也變成咖啡色,而原來的白色天空經由幾百年的歲月變成陰沈的米灰色,它已失真,但想像著這幅畫飄蕩在兩百年前的模樣就足以令人著迷,不知是哪位歷史古人曾經也榮幸過賞析過它呢?光想到這,即便身處在窄小陰暗的空間裡也心甘情願…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波西米亞之旅 Vol.1 時光穿梭的巴黎年代
元旦的第一天面對通紅的鐵板,狼吞完紅嫩的燒肉後,飽足感使我眼簾遂漸沈重,眼前的黑暗是像是車子以往至我熟悉的那條隧道還是那團從來未見的迷霧,腦子裡的片面畫像早就分也分不清,當我逐漸清醒的時候,原本在紐約下西城遊盪的我,頓時城牆上的鐘塔,教堂的雕刻,還有周邊的建築物,人來人往的行人穿著,我才發現這裡不是我所認識的城市,時光彷彿將我帶回到一個在書上才能想像出來的古舊城鎮,這個城鎮讓我開始竭盡在腦海裡打轉著,心裡不斷想著,將曾經看過的書籍/雜誌全部快速倒轉一遍,波市頓,不對,建築的樣子一點也不像!布魯日?!不對,這裡完全沒有護城河,捷克?!不對,這裡的建築又不太像是13世紀才有的歌德式建築.....
半晌許久,終於確定眼前的景物不是21世紀專有的產物,當面臨而來的行人嘴裡哼唱的一首首是浪漫樂派才出現的風格後,我才恍然大悟!行人口中的片段是在樂團裡定期被拿出來演奏的一群浪漫派音樂家的作品。這時,不可置信,慌張,興奮,訝異,崇仰,啞然無聲的任何情緒全部糾結於臉上的千百條神經....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城牆上的光
是哪一夜的夜晚,被藥物侵蝕後的身體是沉重的,唯有眼珠還自如地隨著記憶運轉著。依稀, 眼簾突然出現幾道即逝的閃光,降落於寂靜的暗夜,它像個小心翼翼的刺客伺機埋伏在四面環牆的宅院裡,層層的劍影馳聘在一片像柳絮般的雪花裡,刀光簌簌劃破於純白百摺廉上,然後嘩然一聲轟隆巨響,刺客早已翻個觔斗騰空飛去不見蹤影。
醒來,眼簾依舊是熟習的壁畫擺飾,白色簾子無聲無影依舊在左前方搖曳,簾子後一望仍舊是四面環牆的景色,冷杉在風中冷瑟搖曳,但冷調的窗沿帶來一片光暈,白色孤寂的印象不再寂寞 ,它的刺黃映照在倚在矮牆上的樹籬籐蔓,融雪後的上午只剩下零度低溫,我多麼希望自己就像那株生命力強盛的枝籐般, 張開雙手讓微暖的朝陽穿透身體,讓它代謝我虛弱的血溫, 讓蠟黃的臉龐重回光澤。
隔著布幕的想像,我只能靜觀那道倒映在白牆上的光影,它依舊是老 樣子,在正午十分散發迷人的光暈,
草皮屋簷總有它到訪的倩影,從低矮圍籬攀爬至頂端的枝幹,直到筋 疲力竭消失於屋簷,當隔日的晨曦降臨,它依舊形影不離在白牆身上妝點些色彩。就這樣的日子下,那道影子 也靜悄悄地陪伴著我將近三百個日子的光影裡。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紐約大學
一個記憶隨著時間,隨著日程,在求學時期有時像感覺不到的空氣伴隨在你身邊, 有時回過頭來將每個階段的努力拼湊下,瞿然發現, ㄧ個不是自己的母校,卻是如此填滿你求學的歲月。十六歲時,一聽到表姊辭去民視工作,立即前往紐約大學念書,紐約大學印象悄悄地留下了一個伏筆。
一個看似沒相關的學校卻似乎入侵到我在海外的生活裡, 第一位教授在這裡任教,我卻因更好的環境師資於是在市立大學就讀, 沒想到第二位指導我(親愛的漢伯特先生)被聘請到紐約大學擔任後就常常進入院所, 參加學院舉辦的大師班, 和助理教授切磋琴藝。偶而和友人一起來華盛頓廣場野餐吃飯, 以為這就是我忙碌又無聊的求學過程, 沒想到隔年拖友人之福進入醫學中心作免費醫療檢查,也偶而貪圖了一下偌大的圖書館念書, 那時是距今三年前的往事。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樂團兩件事
交響樂團的兩件事
1. 年少時,我依稀記得一批被人馬包圍,助理多達數位的亞洲指揮 ,眼神語氣無不威嚴,排演時以崇高嚴肅的口吻指使著音樂,指揮棒 裡只強調專制精神,任台下學子無一不戰戰兢兢讀著樂曲,而音樂卻以一種媚惑的氣勢,如希臘諸神的魔法般地被巧妙轉移至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崇拜,於是所有 人更服膺於指揮的權力,而這個地位更無形擴張至不是他的專有領域 。
而在這裡,剛拿到大學教職的羅賓先生是剛被徵選上脫穎而出的新任 指揮家,一派溫文儒雅的樣貌更似布爾橋亞之首,手勢即如他的聲調 ,輕如絲綢般地柔軟,悠悠浪漫地隨著他的指法和詮釋演了30分鐘 後,他即刻下台,並換作在小提琴席位,與其他樂手共譜下一首樂曲 。
2. 當五首曲子排演完後,和樂團副總監道別,而他也是協演一員,並匆 忙整理琴蓋,前往studio會面藝術家取拿繪畫,我問他:這些畫是拿來作什麼用的? 他回:即將要放在拍賣會上讓大家競標的。而這筆款項的進入造就每 季都有四場音樂會的豐富,而使7年的樂團歷歷不衰,一個重視人文 藝術的地方,在募集資金,在介入藝術市場行銷和呈現精緻音樂等方 面上,都是環環相扣的。
1. 年少時,我依稀記得一批被人馬包圍,助理多達數位的亞洲指揮
而在這裡,剛拿到大學教職的羅賓先生是剛被徵選上脫穎而出的新任
2. 當五首曲子排演完後,和樂團副總監道別,而他也是協演一員,並匆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Say No To Media Monopoly
紐約寒冷的十二月一號,一天平凡的周末,一處象徵藝術家,搖滾客的精神自由的聖地來了一群身著端莊,洋溢著純真笑容的年輕朋友,他們不似前來朝聖的觀光客,在他們的稚嫩的臉龐裡, 活潑又不失嚴肅、 好奇又不失認真。他們手裡拿著的是朝聖專用的長鏡頭攝影器材;身穿毛帽的年輕人帶著一面朱紅的國旗瀟灑地在背上揮舞, 即便在灰濛濛的被雲端遮蓋的天空裡,佇立在四周被圖案裝飾的廢棄廣場內,這群朋友們依舊是當天許多前來朝聖的觀光客們裡最顯目的焦點。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布拉姆斯綺想
一點都不冷的冬夜,我踏進黃燈彌蓋的教堂,視網膜遂進入一種舊有的情調,色彩的拼貼一如往常,盡頭永遠是鑲著的棕色管風琴,我於是躡腳行進至中提琴身後。聖保羅教堂是由左邊圓柱環繞至頂邊圓頂的是哥德式線條組成,而右邊聳然一柱不符常規的物體,是顆雪橇爺爺的七彩樹。
當弦樂開啟序奏,散漫地遊盪巴洛克盛典,隔壁的眼鏡男是個熱情的年輕人,寒暄後原來是同門師弟,於是開啟雙雙兩兩的對唱,演繹由他主導,我配角陪襯,頓時,時光的縮影在樂團間 接放送,青出於藍在流動的合奏更不斷上演,他的美麗琴音是指日可 待的演奏家,眼前的新人永遠在大蘋果裡是伺機而動的明日之星,只要具備機運和信念...
最後,我們踏上布拉姆斯之綺夢樂園,綺夢裡我踩著薄冰,提姆拉著我 滑向另個充滿濕滑的冰軌,短笛哥與我開始進行雙人冰上舞蹈, 而後在上坡匍匐前進,又在下坡加速交替進行,高擋低擋在手中游刃有餘,只要指揮不白你 一眼,這個聖保羅教堂裡繼續在謎暗的灰夜裡歌頌19世紀經典情懷 ,與綺夢裡的舞者們進行最誠摯的告白。
Chelsea Symphony 12/7 Concert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短語
被預約
事件總有好的兆頭,兩個五重奏的演奏邀約無非是考驗也是激發音樂再生能力,如果早已架輕就熟的作品不斷反覆排練, 就如同被合約牽制的那些模特兒一樣, 在紐約,米蘭,巴黎的展示台上重複穿著相同的新一季展示品, 可以讓不同的賓客們耳目一新,但自己卻像是包裹在衣料裡的蛹期待有人敲開它然後脫胎換骨。
總是幸運,演奏行程不需自己充當第一線接洽,透過好的夥伴居中引線,好好配合眾人完成藝術,期許新產品出生。
控制
思想總是不斷向前跑,我往往追不到, 卻奮力拖著身子追趕著,讀完他的創作,又繼續跨越另個不熟悉的橋領,週而復始,不斷循環,這時住在大城市最好的distraction成了控制思想的利器-娛樂和美食,而冬天最讓人體貼的就是食物,看著垂延三尺的coupon挖時間出來找人喝下午茶。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好友
笑容永不曾離開
在數不清的回憶裡回顧放送
熱情從不曾降溫
在冬夜的冰點下依舊沸騰
照顧從不曾遠離
滿載的衣妝遞交在我手裡
當浪潮將我送進妳腳邊
情誼在千里際遇下的緣份更值得高頌
這一千四百個日子裡的光影裡
我將一一翻開相視而笑的片段
將它們濃縮成相視莫逆的絮語
希望在踏雪尋梅片刻再與妳相聚
祝妳鵬程千里 幸福美滿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暴風雨後
颱風過後的整整一星期,
小鎮裡散落的楓葉依在, 樹幢裡深紅的顏色已消然殆盡,
僅剩下強健的綠葉在空中搖曳, 街道的一塵不染一夕之間取代了雜亂無章的泥濘,似乎是剛精醒的一場噩夢, 還是時空摺疊把我們帶回來了噩夢前的片段。
但, 嚴峻的氣後繼續瀰漫,
這裡的氣氛融合著你死我活的煙硝味和悲天憫人的人情味, 大選即將揭曉的熱情和 災後人道救援相濟而行, 兩邊同樣水深火熱, 洛克斐勒中心已穿插了媒體的等候和民主黨的演講台
; 冷風繼續吹襲著街上已著風衣的路人, 而人民的目光投射在精神飽滿的旗幟上,
等待新任總統即將揭曉的希望; 另一邊,
Rockway, 南部沿岸的小鎮Jersey shore,和其他我從來沒去過的沿岸小鎮, 同陣冷風繼續吹襲著無家的人們,地上的螢火照亮著人民滄桑的悲歡離合,稀薄的空氣裡被迫他們繼續為家園堡壘抗戰,
賑災儼然才是最迫切的需要,
我依稀記得爸爸給的提醒, 為他們盡一點棉薄之力。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暴風夜前
Taken in Hoboken,New Jersey |
才剛買回的"重返巴比倫" ( Babylon Revisited) ,費茲傑羅(F.Scott Fitzgerald) 的短篇文選, 其中一篇文章"暴風雨航"(The Rough Crossing) ,竟在紐約最嚴重的風災來臨下,這篇文章無預警地預示暴風雨的詭譎無情。
美東27年來首度最強烈的颶風(Sandy)在今天晚間登陸, 所有居民在家中不斷屏息以待,各家媒體們不斷輪番上陣前往紐澤西/紐約州各地方巡視最新視況,
網路媒體隨著FB的即時進度不斷刷新最新颱風狀況,紐時/CNN/各粉絲頁面/住紐約的朋友們紛紛為雨綢繆的上傳並一致同聲敵愾地對抗最惡劣一夜的到來, 離家不到4哩的自由女神像不斷放送,
一團黑壓壓的氣流盤旋包圍了自由女神的上空, 漂亮又震撼, 曼哈頓依舊屹立在世界的中心。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無阻
一種來自山林裡靜悄悄煙然探出來的雲朵,帶著萬物凝結起的氣泡和看似透明卻摸的出的一種形體,從茂密墨綠的叢林飄降自你我看的到的低處,原來午後的散步也是一個神遊的漫步 。
在那裡,頓然醒思的想法從芬多精的去蕪提煉下更顯得清新,就連所看的景象也悄然改變。
這樣的改變,只有幸運草和幕宿芽因露水滋潤而顯得耀眼迷人,小木屋開始被金黃堆疊,秋楓抑制了綠葉的新機,迷人地和屋內陣陣傳來的佛朗明哥,從慢而快的將三連音節奏開始一來一回的綻放著。
當佛朗明哥的尾聲漸進,已經透露幸運將持續渲染那片叢林,那是一片有力量的翅膀,帶著希望開拓了叢林的美好,叢林的靜謐莊嚴和和諧就在眼前,在充滿預兆的心情裡,那條在你我構築中的捷徑也隨著林中霧氣的散去而漸漸越走越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