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Music 音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usic 音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美國 | 聖地牙哥 | 文化建設和4D影像音樂表演廳

 你有看過4D影像的音樂會嗎?」

以往我們常看大型建設就能看出這個城市的發展潛力,紐約市身為文化之都重鎮,對於文化建設是不遺餘力地保存及維護。最著名的表演廳之一Lincoln Center David Geffen Hall 正在整修,預計於2022年10月完成。
最讓我比較吃驚的是下圖1 這個表演廳,位在南加聖地牙哥(San Diego)的Jacobs Music Center At Copley Symphony Hall , 這也是聖地亞哥交響樂團的家,以前曾到訪此廳看過音樂會,廳所已經很漂亮了,結果音樂總監公開說:copley symphony hall即將改建,觀眾的視覺效果會從傳統方式改變成4D 影像感受! (This renovation will be going from watching conventional TV to watching 4D resolution)
Jacobs Music Center At Copley Symphony Hall

美國| 波士頓| 依莎貝拉加德納博物館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自從有小小孩開始跟著自己參訪文化場館或是須要細嚼慢嚥的博物館後,無法再像以前一樣能仔細端凝並審視藝術作品,這應該是全世界的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

😂我覺得最適合帶孩子進入博物館的方式是時間和空間,時間可以從短時間的參觀再慢慢延長,空間要有室外空間,方便讓孩子走跳,immersively慢慢引導小孩進入藝術世界。


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台灣 |高雄 | 衛武營國家藝文中心, 一探演奏廳的設計風格和魅力

 老實說,當年看到衛武營在National Geographic的紀錄片後,就誓言要在那裡辦音樂會,的確也辦到了,而且演奏廳不僅呈現最好的美學效果,且音響效果也出奇好,我先說外觀的構造吧!

榕樹廣場

受環境的影響,場地上原本有許多生長的大榕樹,大榕樹的長而拱形的樹枝提供了受歡迎的遮蔭,Mecanoo firm(荷蘭的建築事務所)將這個間隙空間包裹在一個彎曲的鋼製天篷中,該天篷向下滑動以環繞橢圓形的劇院。而這個空間,也被定義為文化空間,稱為「榕樹廣場」。榕樹的形狀反映了當地的氣候。寬大的樹冠,遮蔽日曬雨淋,是高雄潮濕氣息的完美體現



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搖滾樂團

|搖滾樂團|
看了中國的ㄧ個音樂節目「我們的樂隊」,我真的有感而發,感觸太多了,不得不針貶時政ㄧ下,說ㄧ些我的觀察(或許真的不重聽)。

台灣的流行樂目前還是以「個人主義」盛行,所謂的「個人」是指依靠個人魅力和實力的概念為主流,中國節目「我們的樂隊」其實就是以團體為主的樂團意思,就是找有才華的素人組成樂團,然後每一個人各司其職,負責編曲/作曲的人通常是核心,可能是主唱,也可能是吉他手或鍵盤手。風格可以是電子樂,民俗風,搖滾或甚至是重金屬。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敘往事

因為防疫期間,和老朋友又重新聯繫,我朋友是個文人,曾幫我設計音樂會海報,也是咖啡達人,最近才跟他請教如何選購咖啡機(居家防疫連買咖啡都麻煩)他說 “how come,我到現在才知道你有粉絲頁面!” 

😂 開粉絲頁面是有來由的—— 當年開始用臉書時是在紐約求學期間,我的friend circle都是美國同學,還有ㄧ群南美巴西人(因曾在南美表演),我的社群80%都是老美,後來畢業才開始有台美人或台灣朋友加入,為了表示禮儀以及融入生活,通常用英文玩臉書。 後來決定開設fans page的念頭是想要promote 人文藝術,但發現沒人有興趣🙈,加上處在競爭的音樂圈,於是用中文紓發情緒或是分享我的走唱人生就這樣產生啦! 在這裡,感謝大家長期聽我碎碎念😅 今天就來分享3年前在紐約市錄置的EP吧! 這張作品是當代樂曲,作曲家是現任紐約作曲家協會人之一,當初他寫了三首給雙簧管和弦樂三重奏,名叫”Degas Impression “。截取第二樂章來發表,名為Delicate Flower For Solo Oboe,以Edgar Degas 法國畫家代表的芭蕾作品「The Ballet Class」和「The Star 1876」為靈感。至今只收錄其中ㄧ樂章。 

最讓我不能忘記的大概就是錄音的種種情節吧! 當年到了收錄的尾音階段,我帶著懷有身孕的身體(7個月身孕)穿梭在地鐵,街頭,學校和錄音室,有ㄧ天,天氣實在鬼譎,強勁的風勢毫不留情地打在我臉上,才喝沒幾口的咖啡ㄧ下濺在身上,咖啡漬沒時間處理,趕緊在預定的時間走進錄音室,和錄音師和製作人見面,ㄧ面用寬大的毛衣遮掩肚子,ㄧ面討論樂曲,那時在進行Piazzolla’s oblivion的收錄,錄音師說,剛巧兩三週前,Joshua Bells(知名小提琴家)也前來收錄皮耶左拉的曲子。

聽到這裡, 所有的疲勞都ㄧ下全掃而空了,雖然到最後,我們沒把這首曲子收錄在專輯裡(版權因素),但音樂世界就是這樣串連的💕

 👂Listen to Delicate Flower: https://www.amazon.com/Delicate-Flower.../dp/B06XP4MRNS 
✍🏻原本的藝文文章現在都集結在
👉 http://whispering-of-eternity.blogspot.com/?m=1 (最近的瀏覽人從愛爾蘭,法國到香港都有,有興趣可以前往)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Barcelona巴賽隆納私密遊記 Part 3: 景點和藝文活動




每到一個城市,我會根據當地傳統文化和歷史安排和藝術相關的景點或活動, 2014年去義大利佛羅倫斯時,為了了解文藝復興15世紀的歷史,特地看了6家博物館,我老公也乖乖地陪我被幾百幅世紀名畫視覺轟炸後, 旅行快接近尾聲時,他跟我說了一句話: 我覺得一次安排6家博物館太多了,下次來歐洲可不可以只挑重點看呀?留一些時間給美食吧!你難道不餓嗎? (哈哈哈,想了一想,我又不是專業的畫商還是從事藝術買賣商人,有必要這麼苛求自己嗎?) 除了在藝術之都佛羅倫斯看了上百幅畫後, 之後的每個城市我只挑喜歡的博物館參觀, 去年在尼斯, 只挑選馬諦斯博物館和一個貴族皇宮參觀, 也算是精神上的滿載而歸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胎教音樂目錄

由於音樂演奏的背景,自己接觸古典音樂的資源也較多,跟我上鋼琴課的學生家長們,常誇說,以後我的小孩在音樂方面的敏感度應該很高,事實上,我也非常重視幼兒早期音樂教育的發展,而科學也證明,從小培養孩子鑑賞音樂以及培養孩子演奏能力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和感受力,同時對語言、數理、邏輯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相關文章:音樂非僅刺激右腦發展,並提升孩子的智力


How playing an instrument benefits your brain?
學習一門樂器如何益於大腦的運作?



要從幾歲開始培養孩子學習音樂演奏能力?這答案不一定,就我的經驗是,我的學生從5歲開始學習鋼琴是最適合的年紀,當然,也有些早慧的孩子在4歲時,甚至更小時就能展現音樂的天分,所以父母不妨觀察一下,孩子是否對玩樂器產生興趣,再讓他去報名鋼琴課程


而我自己則是對胎教非常重視,讀了七田真的最新胎教的書後,我相信胎兒在子宮裡就能辨別外界的聲音,甚至能夠熟悉父母講過的語言,所以我從懷孕早期開始,就播放許多古典音樂給寶寶聽,自己由於多年在交響樂團演奏的經驗,所以常讓寶寶聽一些編制龐大,樂曲結構較為複雜,但心情令人愉悅的交響曲(Symphony) ,優美的鋼琴曲,協奏曲或是室內樂作品(比方鋼琴三重奏),我將自己演出的經驗篩選出20首音樂作品,讓想要嘗試胎教音樂的父母們能有更豐富,更多元的選擇喔!


以下作品根據作曲家,樂曲形式, 音樂喜好以及推薦的演奏版本連結做個列表(包含當今知名的演奏家王羽佳Joshua Bell, Daniil Trovonov, 維也納愛樂紐約愛樂..etc)

1. Beethoven (貝多芬 )-Beethoven Symphony No.6 "Pastoral" (貝多芬第6號田園交響曲)
2. Mozart (莫札特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3 (莫札特小提琴第3號協奏曲)
3. Mozart (莫札特 )-Mozart Oboe Concerto kv314 (莫札特雙簧管協奏曲)
4. Mozart (莫札特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 21 (莫札特鋼琴第21號協奏曲)
5. Brahms (布拉姆斯 )-Brahms Piano Trio No.1 (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第1號)
6. Brahms (布拉姆斯 )- Brahms Symphony No.2 (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
7. Brahms (布拉姆斯 )- Brahms 16 Waltzs for four hands (布拉姆斯雙鋼琴16首華爾滋)
8.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 ) - Mendelssohn Piano Trio 1 d, op 49 (孟德爾頌第1號鋼琴三重奏)
9. Chopin  (蕭邦 )- Chopin Concerto No.1 Op. 11 (蕭邦第1號鋼琴協奏曲)
10. Chopin (蕭邦 )-Chopin Waltz in C sharp minor, Op 64 No.2 (蕭邦華爾滋op.64第2號)
11. Liszt (李斯特) -Liszt Paganini Etude S.161 No.3 "La Campenella" (李斯特帕格尼尼第3號練習曲)
12. Schubert (舒伯特)- Schubert - 4 Impromptus, Op. 90 (舒伯特四首即興曲op.90)
13. Debussy (德布西)- Debussy Arabesque No.1 / No.2 (德布西阿拉布斯克組曲1&2)
14. Smetana (史麥塔納)Smetana Má Vlast "Moldau" 史麥塔納我的祖國交響曲第二樂章"莫爾道河"
15. John Strauss (小約翰.史特勞斯)-John Strauss The blue danube Waltz (小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
16. Copland (柯普蘭 )-Appalachian Spring: Suite for Orchestra (阿帕拉契之春組曲)
17. Gershwin (蓋西文 ) -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 (蓋西文藍色狂想曲)
18. Rimsky-Korsakov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 Rimsky-Korsakov Scheherazade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譚)
19. Tchaikovsky (柴科夫斯基 )-Tchaikovsky the Nutcracker Suite (柴可夫斯基胡桃鉗組曲)
20. Tchaikovsky (柴科夫斯基 )-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再附加幾首個人也很喜愛的曲目
1. Brahms (布拉姆斯) - Brahms Hungarian Dances for four hands (布拉姆斯雙鋼琴匈牙利舞曲)
2. Ravel (拉威爾)- Ravel La Valse (拉威爾的大圓舞曲)  (V超愛拉威爾作品, 尤其圓舞曲)
3. Chopin (蕭邦)- Chopin - Nocturne Op. 27 No. 2 (蕭邦夜曲第二號)
4. Schubert (舒伯特)- Schubert - 4 Impromptus, Op. 142 (舒伯特四首即興曲op.142)
5. Schubert (舒伯特)- Schubert Fantasy in F minor for Piano Four Hands (舒伯特雙鋼琴幻想曲)





               --歡迎在我的Fans Page給個讚喔!--
                                                           Virginia維吉尼亞有約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Opera House巴黎歌劇院🏰



這次巴黎之行,老實說並沒有很認真安排行程,想說邊走邊逛,想到哪裡還沒去,就去看看,畢竟巴黎歌劇院裡的華麗古典設計代表了19世紀的巴黎是重要藝術文化的起源地,所以我們這次加入導覽行程,想詳細地藉由導覽去了解整個巴黎歌劇院的歷史,有很多人拿凡爾賽宮和巴黎歌劇院相比,或許他們同時擁有金碧輝煌的長形招待廳和歌劇院,但我覺得還是不太一樣,Opera House主要是歡迎各階層的人士觀賞歌劇演出,而凡爾賽宮是主要是法國君主的皇宮,所以裡面的裝橫和空間運用更是為個人(君主)而設計的。
我建議想去巴黎歌劇院一定要安排導覽行程喔,導覽時間約三個小時,會有專員帶觀眾詳細介紹歌劇院內部的每個廳所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在Old Town裡的拉斯可里皇宮(Palais Lascaris)


這次南部尼斯之旅總共四天四夜,前兩天都在城市裡行走,後兩天都在附近的山丘或往北走的深山裡度過,原本我以為尼斯是個不大的城鎮,到了才發現在尼斯玩個三天到五天都綽綽有餘,途中遇見也從美國來尼斯舉辦婚禮的新人,也有大學新鮮人,在主街上來往的人潮和下塌飯店的觀光客著實看不出來前陣子在法國國慶日尼斯發生了歷年來死傷慘重的恐怖攻擊事件


入口處的天花板

第一天,我們抵達尼斯已經是下午時分,在飯店休息一下後,就到Castle Hills俯瞰市區全景和地中海,之後就在舊城逛逛,第二天,我們看完馬諦斯博物館後,拿到博物館通行證後,回到舊城(Old Town)看史卡拉里皇宮(Palais Lascaris),本來以為拉斯可里皇宮和其他皇宮很像,不是豪華的寢宮就是名貴的地毯,傢飾,但一進去才發現是座樂器藏量500多件的樂器博物館,也是法國第二大的樂器博物館,根本是愛樂者喜愛的景點嘛!😏裡面館藏的樂器數量器和年份,以及外型讓我開始想了解收藏人到底是哪位何方神聖








這棟藏身在古城(Old Town)的博物館於第十七世紀成立,在十八世紀改建,皇宮的所有人到1802年為 Vintimille-Lascaris家族所擁有,到了1942年,它被尼斯市買下來,改建成了一棟博物館,整修直到1970年才完成。到了2001年,具有歷史年份的樂器收藏從另一處博物館 Musée Masséna轉運到拉斯卡里皇宮,到了2011年,永久的樂器收藏展覽最後正式開放給大眾參觀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跨界錄製爵士樂曲和流行音樂產業


最近的案子就是和爵士樂團合作,錄製一首由古典樂器,雙簧管(oboe)主奏下的爵士樂曲, 這首曲子昨天在二次錄音下總算完成, 錄音室Dubway Studio 坐落在華爾街金融命脈區,正巧離遊客最愛看的大金牛雕像很近, 步行幾分鐘就到了錄音室。這個錄音室占地不小, 曾服務過的客戶從HBO, Discovery Channel(發現頻道),Twentieth Century Fox(福斯頻道),還有知名女歌手Alicia Keys(艾莉西亞.凱斯) 以及知名樂團Patti Smith, Cat Power都曾來此錄製唱片或影音。
原本我的角色是錄製主要旋律,卻意外加錄伴奏旋律,由於製作人聽了帶子後,決定讓原本是薩克斯風的聲部也由我來演奏, 於是很妙的是,我必須聽自己第一次演奏過的主旋律,然後再演奏第二聲部的旋律。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酷玩樂團Coldplay的美東演唱會

Coldplay樂團 左二為主唱Chris Martin 
🎸 
Coldplay's NYC debut Concert! 距離聽現場的搖滾音樂會大概六年之久,上次是捧場來自冰島的前衛搖滾樂團 (Post-Rock Band) 的Sigur Ros(席格洛斯樂團), 之後就好像沒有搖滾樂團能吸引我前往,大概是人老了,不像年輕時動力超強,會特地上網看哪個樂團來紐約市表演,然後特地到Club聽喜歡的樂團表演。

這次是酷玩樂團(來自英國的Coldplay)首次來美國東岸 (大紐約地區)開音樂會,兩天的音樂會在可容納近九萬人的足球場Metlife Stadium舉行。我開始聽酷玩是大學時代,當他們推出"Scientist"曲子後,我深深~~著迷這種英式搖滾的風格。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Make Music New York音樂節


上星期受邀到中央公園西側的畫廊Bard graduate Center for decorative arts 演出,這座畫廊以設計歷史和材料文化為主,四層樓的townhouse曾展示來自北歐瑞典的傢具,現在雖沒有特別展覽,但藝廊和Make Music New York音樂節合作,所以會有許多音樂家在這裡進駐表演,上星期二就首次來到這間很有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藝廊裡與觀眾們近距離演出。而禮服的選擇,我選了今年很流行的off shoulder 款式,材質也舒適,看似很隨性,但卻不失典雅的印花長禮服,一穿之後還頗受好評,我的同事一直誇獎呢❤️😘💃🏻💃🏻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Art Tour IV 藝遊未盡第四站: 位在盧卡的歌劇家普契尼的博物館


Art Tour IV 藝遊未盡第四站: Visited Italian Opera Composer, Puccini's place in Lucca, Tuscany. 位在盧卡的歌劇家普契尼的博物館
前一腳還在扮演歌劇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的我,後一腳就來到了蝴蝶夫人的作曲家也是義大利三大歌劇家普契尼的故居,現在的故居已被文化保存成了博物館, 普契尼(Puccini)生前就定居在義大利托斯卡尼的小鎮盧卡(Lucca), 這個小鎮是第一次來訪,年久未休的建築也反映了義大利衰弱的經濟體,至少文化收藏的努力不因國家衰弱而抹滅掉曾經的一時輝煌。
19世紀末出生的普契尼已經很接近現在社會,而所作的歌劇也經常用在現代歌曲裡,館藏裡擺放著普契尼曾經的睡房,書房,Mahogany的桃花心木也反映普契尼的品味和樸實的風格,館裡最值得看的就是擺放了一區歌劇"Le Boheme"的舞台設置,另外具有濃厚中國風格的歌劇"杜蘭朵公主"(Turandot)當初首演的公主禮服也收藏在這, 我只能說: ..
華麗裡充分運用東方風格的元素,只可惜嚴禁拍攝, gift shop裡也擺著歌劇的海報以及以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為名的商店。看完後就在街角旁品嘗一下Espresso,來懷念一下我曾學習過的歌劇史^^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Art Tour II: 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博物館,

Art Tour II: Visited Mozart Birthplace( Mozart Geburtshaus) in old town, Slazburg, Austria. 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博物館

Virginia又回到一個每個音樂人都會想參訪的觀光勝地,這裡因是音樂神童奧地利音樂家莫札特(Amadeus Morzart)的出生地而因此為名,站在窗外望去的地方就是莫札特的出生地方,在他去世後,他的家人也收齊他所有的作品並在城市的中心蓋了雕像已茲紀念他為音樂所做的貢獻,而現今的博物館則收藏著莫札特生前的遺物和記錄能供古典樂迷參觀和研究。

莫札特成名後的畫像或是沙龍音樂會畫都成為博物館裡的收藏品,曾使用過的廚房,歌劇魔笛(Magic Flute)的劇場設計,另外也記錄了晚期在哪座城市巡迴演出都是觀賞重點,看完真意猶未盡!接下來的下一站回到德國的富森市去看新天鵝堡。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皮也左拉Piazzolla Tango in Permanent Misson of Mexico to UN,在墨西哥外交使館演出皮亞左拉





Recent performance at mission of Mexico to UN. we did a short program featuring South America composer, Piazzolla and French modern composer, Ibert, after regional conference taken place in Mission of Mexico. After performance, we all received the generous gifts-wine.

在墨西哥外交使團舉行的例行會議後演出皮亞佐拉探戈曲子和當代作品,也接受他們的慷慨贈禮,每人一瓶紅酒或南美產地的酒,連負責接洽的指揮也有一瓶”珍藏”的酒,雖然一個官員都不認識,不過終有機會演出皮亞佐拉的探戈,心情的起伏彷彿在濃烈的調酒和到南美強烈風格的音樂之間微盪擺動著!會後,與團員們一起聊天飲酒,也順便看看這個需要有通行證才能進入的使館上的各種壁畫,我站在其中一幅深粉紅色的象徵符號的藝術品前做個留念^^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巴洛克宮廷舞蹈


參加巴哈音樂節的收穫是多了一項技能,就是學會了18世紀的宮廷社交舞,就是兩兩成對,跳完舞後行個禮,當音樂在一個主題結束後,與其他舞伴再共譜下支舞。

這趟音樂節主旨是深入對巴哈音樂及不同種巴洛克音樂的分析研究,但也沒想到也可以學社交舞,而且還可以天天跳!! 歐洲文化的優勢一向是保留傳統和其精粹,不管當時音樂家的創作,宮廷文化,禮儀皆盡其所能地維護下來,而光是巴洛克音樂裡就分德國義大利和法式風格,總體而言,歐洲整體在17世紀後,巴洛克藝術風格代表了音樂,建築,裝置藝術。

當時的舞蹈既是精緻的巴洛克風格後相應而生的一個社交禮儀,17.18世紀的音樂作品,絕大部分是為上流社會的社交所需而做,為了彰顯貴族的權勢地位,當時的宮廷音樂必定得呈現出炫燿的音樂以及不凡的氣度,以營造愉悅氣氛。於是經由老師的帶領下,一群人在舞蹈教室裡開始學著基本動作及舞步,在跳舞的同時也即刻連想起曾看過的電影Anna Karenina 或是文學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皆有巴落舞蹈形式來陪襯當時的社交場宴。收起筆來,繼續練舞吧!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法國工藝與鋼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學音樂的朋友來說,是必備的工作;對音樂院來講,好的設備才能讓學童在優良環境成長,對愛音之友來說,不管是純粹欣賞還是喜歡琴音,都是一件幸福的事。這陣子認識了來自中歐的鋼琴知識後, 好像又把我拉回到19世紀開始考古一番。 在巴黎裝飾美術館裡展示了來自法國工藝家的作品,Francois Rupert Carabin是位擅長刻劃各種仕女形體儀態或是神情的工藝家,而栩栩如生的七個人形,以及撫撥頭髮,讓整個身型完全呈現在鋼琴左側的顯目雕刻(圖一圖二),顯目奪人的設計,從鋼琴一下晉身至可供觀賞的雕刻品,之後這炱就被鋼琴家Herni Hertz收藏著。

而另個工藝家Victor Prouve除了是雕刻家外,也同時畫家,建築師,也是新藝術運動(the art Nouveau)的支持者。雖不似Carabin的雕刻如此大膽,但慈母呵護嬰孩的裝飾圖案卻與溫暖的桃花心實木的外表(mahogany)互相呼應,如果在鋼琴旁附設個咖啡bar品嚐咖啡,法國19世紀工藝展就更加平民可親了吧。



PS: 新藝術運動或新藝術風格是一種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廣泛存在於歐美的流行藝術風潮,由於這種藝術風格在美學中展現的特殊品位,導致它被評為人類20世紀的通俗文化中所能達到的至高點。新藝術風格的形成是對過度在乎結構、理性、無意義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一種矯正,新藝術風格摒棄立體結構,轉而擁抱如夢似幻的平面化,其中的作品大多表現人性中的熱情面、樂觀面和進步面,像一部表面低齡、卻是寫給成人看的西洋童話。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俄羅斯銅管樂團Horn Orchestra of Russia

細管部分


身後的粗管也代表低音部


和木管五重奏在結束一場表演完後,我們收邀至一家位在Gramercy Park區,歌德復興建築味道濃厚的國家藝術俱樂部(National Art Club),聆聽音樂會,這場音樂會不是一般我接觸的由管弦組合而成的交響樂團,也不是上週演出的歌劇團體,也不是傳統器樂的獨奏會,而是一群來自俄羅斯人所集合程的銅管樂團(Horn Orchestra of Russia),到底有何特別,讓我從一進場就開始就不停和同伴互看,不斷地讚嘆驚訝,目不轉睛的不是那群身著傳統服飾樂手,而是他們身上的樂器,這就是他們表演的樂器,金色形狀,小喇叭的號嘴,但不是今日我們在交響樂團所看到的銅管。

這些管子有的很粗又巨大,必須放在支架上才能吹奏,這些粗管音色也最低沈,於是從左至右,管子的長寬/重量/也逐漸變小,於是可以看到桌上擺滿了各種長度大小的細管!每個樂手必須吹奏至少兩種樂器以上,因為每個管子只能吹出單音,所以每個樂手在曲子進行間必須交互吹奏,管子就像玻璃杯表演,每個人負責玻璃杯區域,然後一齊演奏。


連家鄉來自東歐的同伴也從來沒看過俄羅斯的傳統樂器,於是我們就站在畫廊角落聆聽他們帶來的音樂,從傳統的folk music,到低音號協奏曲,以及即興的詼諧曲,到最後演奏法國作曲家拉威爾(Ravel)的名曲-波麗露(Bolero),聲響雖然低沈但依舊帶有層次,也充滿流暢性,而這群在市場上可能找不到的粗中小管的確帶給週間最難得的一次娛樂活動阿!


俄羅斯銅管樂團由傳統管子以及小喇叭,低音號組成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演出威爾第作品Ernani於NYC

                                NYC Opera Production: Verdi's Ernani is in Symphony Space
                    4-Acts Opera will present four shows with UNSRC Orchestra and opera group 


這一季的演出莫過於和歌劇舞團一起合作的威爾第歌劇"Ernani",昨晚的首場演出真是精采,每個章節結束後到進行下一片段前,就傳來觀眾席上的鼓掌聲!吹不到10分鐘,一陣陣鼓掌或是bravo!不絕於耳!搞得我也很hyper....

Ernani
是歌劇之王威爾第的早期作品,這齣歌劇的腳本源自於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的著作"Hernani", 威爾第將文學元素輕易地寫入他的音樂裡,在1845年於威尼斯戲院首演,之後倫敦,慕尼黑等西方城市,皆表演過此曲,而大都會歌劇Met Opera也在20世紀初期在紐約首演, Met Opera的新任總監提倡的 "The Met: Live in HD"計畫也將此曲放進2012年歌劇套裝中,讓家家戶戶都可以前進AMC戲院裡觀賞義大利之歌劇音樂!

而陣容是由一群聲樂家組成的歌劇團體,主辦單位則是非常熱愛歌劇的義大利企業家, 看著他在觀眾席第一排的神情,從第一幕到最後一幕(總共四幕歌劇)眼神從來沒有離開舞台上的聲樂家們, 嘴巴微張念著歌詞,非常清楚他對曲子的熱愛和支持!

每次和他們彩排時,總是三班不同人馬輪替排演,OB的旋律線和男高音/女高音層疊或是穿插進行昨晚是首場,一共聯演四場,直到星期六為止,滿期待今晚的演出,也是擔任雙管1最後一場的演出,歡迎大家有空來捧場唷!